市公安局出台六项硬措施
全力护航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
市公安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常委会议精神和全市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研究出台了六项硬措施,全力服务和保障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
一、及时跟进警务资源,建设一批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派出所、警务室。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整体规划,进一步整合城乡警务资源,根据实际需要,科学规划、统筹部局园区警务室,配足配强警务室民警,努力实现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全覆盖”,积极打造我市城乡一体化警务新模式。目前,全市产业集聚区已建成9个警务室(其中范县3个、南乐2个、濮阳县1个、台前1个,昆吾分局1个,孟轲分局1个),工业园区公安分局正在筹建之中。
二、严打“三强四霸”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良好治安秩序。持续深化打击“三强四霸”、整治“恶意阻工”专项行动,特别是对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内发生的封门堵路、强装强卸、恶意阻工、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行为,一经发现,严厉打击;对煽动闹事、干扰重点项目建设,带有黑恶性质的,深挖细查、一追到底、坚决铲除,切实维护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良好治安秩序。今年以来,全市共办理恶意阻工类案件16起,发案数同比下降53%。
三、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向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合理有序流动。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特别是来濮投资兴业人员、高端技术人才在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内的落户条件,引导居民群众向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有序转移。按照公安部、省公安厅和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4月16日,我市已经全面实行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取消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标注为“居民户口”,方便群众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
四、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交通安全畅通。加大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内交通标志、标线、标牌、信号灯、电子警察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特别是对新建道路,按照市政规划,及时施划交通标线、安装信号灯,跟进警力,加大路面秩序巡逻防控力度,确保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
五、深入开展“项目警官”大走访,定向联系帮扶。坚持市公安局班子成员带头、县级干部带头、科所队长带头,每人分包联系一个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定期走访,上门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和项目建设遇到的治安问题。去年以来,已为全市542个重点项目明确了项目警官,累计开展走访联系活动5100家(次),为企业、项目解决实际问题8100件,征求意见建议100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490起。
六、开辟“绿色通道”,优化行政服务管理。对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涉及公安的审批事项,开通“绿色通道”,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错时服务、上门服务,最大限度地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绝不让一个项目因治安问题而“搁浅”、绝不让一项审批在公安环节被“迟延”,让项目落地更顺利、企业生产更安心、客商经营更舒心。